第1272章王爺,七皇子是親生的嗎?
好事不出門,壞事傳千裡。李皇後掌摑腳踹宮女被建隆帝禁足的事,很快傳出皇宮,傳遍京城。
建隆帝篡位惹怒上蒼降下大旱的消息還沒落下去,李皇後新年暴虐失德,天將不佑大周的謠言愈演愈烈。
一向口碑甚好的國母皇後,竟是如此草菅人命的女人!她教養出的二皇子又能仁義到哪去,該不會二皇子的仁義良善也是裝的吧?
一定是裝的,否則為何二皇子隨著寧太傅去社稷台祭天被雷劈了?
是二皇子連累了寧太傅,寧太傅一腔熱血為社稷,卻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,讓國之忠良如何能安息?
……
洶湧如潮水的謠言潑向二皇子,朝中關於立二皇子為儲君的呼聲也被澆落了不少。
這一切的起因,皆是因為李皇後打了華玉,如何不叫二皇子惱怒。
「若不是她殺了朱榮,娘會無緣無故地打她?」李皇後訕訕地解釋著。她自知惹大禍,卻覺得事情不會這麼簡單,「兒啊,一定是有人暗中推波助瀾,否則這點小事如何會掀起如此大的波瀾?為今之計,兒該儘快抓出此人,扼其要害。」
二皇子皺起眉頭,沒有吭聲。他當然知道這事有人暗中搗鬼,但是,「若不是母後行為有差,他們又怎能起波瀾。」
「確實是母後一時大意了,不過錯已鑄成,再追究也無用處。」李皇後,「娘這幾日想著,做下這件事的要麼是寧太傅府的人,要麼是楊尚書,兒當儘快……」
二皇子打斷李皇後,「母後儘快去重華宮探望華玉,安撫華母妃。宮外的事,兒自有應對。」
讓她去重華宮給華淑低頭?!李皇後寧願死,也絕不向華淑低頭!
「你父皇禁了娘的足,娘已派人給華玉送葯安撫了。」李皇後見兒子不滿意,便嘆了口氣,憔悴道,「便是娘去了,華淑也隻會嘲笑娘,於事無補。」
母後若去了,華母妃如何二皇子不知,但他就能以此安撫三弟,免得寒了三弟的心了。可見高高在上的母後形容憔悴如斯,二皇子也不忍心讓她再向華母妃低頭,隻得疲憊道,「母後當謹言慎行,不可再讓人抓住錯處。」
「皇兒放心,娘當日也是一時怒火攻心,日後我躲著她!」這話李皇後說得尤為艱難,她乃一國之母,卻要向妖妃低頭,如何讓她不怒。不過現在兒子的皇位最重要,她就先忍著,「兒啊,淑妃和嚴景那邊……」
「那邊母後不必出手,兒自有安排。」隻要母後不給他添亂,二皇子已是謝天謝地了。
小暖進了重華宮,先給美人婆婆行了禮,連忙對華玉道,「姑姑有傷在身,快坐吧。」
華玉謝過,先扶著小暖坐在榻上,才在旁邊的小凳上坐了。她傷在頭上又失了不少血,雖用了好葯,但站一會兒仍會頭暈。
小暖問過華玉的傷勢,還沒與婆婆說幾句話,七皇子的母妃淑妃便來了。
見到淑妃,小暖發現她與之前不同了,她身上少了那種隨遇而安的閑散,目光裡多了亮光和自信,聲音都比之前響亮幾分。
她這是已經知道了兒子的打算,並打算與他一起,放手一搏了吧,小暖當然樂見其成。
三人在一處隻談孩子、話家常,沒有說一句李皇後或立儲君之事。但小暖告辭出宮時,華淑與她一同出了重華宮,親切挽著她的手,送了她好長一段路。
小暖沒有拒絕她的「好意」,也適當地表達了自己對她的親切,這一幕落在眾人眼中,意思可就多了。
小暖是晟王妃在,她與七皇子之母妃親近,就說明了三皇子對七皇子的態度。不管三皇子是否支持七皇子做儲君,起碼他對這個弟弟是有好感的。
三皇子無意為君,卻是兢兢業業為朝廷辦事的,他對七皇子的態度影響了朝中中立的骨幹大臣們。
盧正岐趁著內閣無旁人時,小心翼翼地問,「王爺,七皇子確是皇子,而非清王餘孽吧?」
三爺一眼看過去,盧正岐撐不住了,討好地將三爺桌上的奏摺抱到自己桌上。
「起居註上記得清清楚楚,你若不信,自己去查。」
皇家血脈不容混淆,建隆帝日常起居,包括他哪天寵幸了哪個妃子,內侍官都在《起居注》上記錄的清清楚楚。隻要根據七皇子的出生日期向前推算淑妃的受孕日期,再看那幾日建隆帝是否召淑妃陪寢,便一清二楚了。
晟王這意思,就是七皇子是聖上親生的了。細想之下,這也是應該的,若七皇子不是聖上親生的,以聖上的小心眼,早就將他處置了!盧正岐越想越覺得有道理,「王爺……」
「正岐,立儲之事父皇自有打算,你身為閣老,當以朝事為重,為君分憂。」三爺掃了掃桌上的奏摺。
盧正岐默默把三爺桌上剩下的奏摺又抱走了大半,「王爺教訓的是。」
三爺看著桌上空出來的一大半地方,心情格外舒爽,刷刷刷地辦完公事,便站起身,要回家給他的小王妃彈琴。據小暖說,胎兒多聽琴聲,可悅身心。
盧正岐埋在摺子中,都沒空看一眼三爺瀟灑的背影。右相程無介匆匆進來,掃了一眼問道,「盧大人,晟王呢?」
盧正岐這才擡起頭,茫然望了望旁邊空蕩蕩的椅子,「下官不知。」
程無介哼了一聲,轉身就走。盧正岐連忙喚道,「程大人且慢。」
程無介皺眉,回頭。
盧正岐指了指他桌上的兩大摞奏摺,「那些是這幾日累積下來的南部七州的摺子,需要您『今日』『親自』處理。」
程無介正煩著,哪有空管這些瑣事,「本相另有要事,勞煩盧大人代本相批閱,改日定當重謝。」
也不管盧正岐答不答應,程無介一溜煙就不見了。
盧正岐有條不紊地處理完自己和晟王兩人份的摺子,又從程無介桌上挑了幾份今日必須批複的,連同自己桌上需禦批的摺子一起,抱到了宜壽宮。
他剛進正殿,便聽到建隆帝爽朗的笑聲,並擡手拍了拍七皇子的肩膀,一副父慈子孝的景象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