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:默認 第256章 李家倒黴
顧言從顧北他們家離開以後,就徑直往李迎娣娘家去了。
雖然顧言并不知道李迎睇她娘家住哪兒,但是人活一張嘴,顧言就硬生生的靠問路問到了李迎睇娘家的所在地。
李迎娣娘家一家人此時正在吃中飯,老三家的正跟他們一家人說昨天去李婉晴他們家的見識呢。
“你們都不知道,那他們家可太氣派了。房子都不是用泥草和的,而是用磚頭壘起來的。
他們還有個小院,院子裡都沒種菜,種的是用來觀賞的花花草草。”
看着李家一衆人被自己的形容震驚的說不出話來,老三家的隻覺得十分得意,好像過上那種生活的是她自己一樣。
李母也在一旁,以一種十分誇張的語氣進行補充。
此時李家的大兒媳婦以一種酸溜溜的語氣說道:
“還是弟妹的運氣好啊,我們家的虎子已經十歲了,實在和顧言他們家的小丫頭年齡匹配不上,不然這種好日子哪能讓你占了呀。”
這話讓老三家的一愣,又有些心虛。
雖然他們是被李婉晴趕出來的,但是李迎睇就是有一種迷之自信。
還拍着胸脯跟李母和老三家的保證呢,說李婉晴隻是一時沒想開,她還會繼續勸李婉晴同意這門娃娃親的。
李母和老三家的也被李婉晴家的富貴迷了眼,也不管李迎睇說的話到底有幾分可信了,就都默認李婉晴已經同意了。
所以當李大嫂酸溜溜發問的時候,老三家的才有一絲心虛,但是她也若無其事的岔開了話題。
“大嫂,你說這話就見外了不是,我們可是一家人呢。”
這也算是變相的給李大嫂一個保證了,李大嫂一聽這話,也笑開了,李家的飯桌上氣氛也很和樂。
正當李家其樂融融的吃飯時,顧言上門了。
别看在李家的飯桌上,顧言是總出現的人物,但是她們還真沒見過顧言到底長什麼樣子。
所以當顧言真的出現在她們面前時,誰也不認得這就是顧言。
李老頭看着突然出現在自己家裡的這個壯小夥兒,又看其穿的也是細緻的料子。
就知道來人是他們絕對得罪不起的,當即态度就變得很端正,問道:
“不知道郎君是哪裡來的,來我們李家又呦呵貴幹呢?”
顧言冷哼一聲,說道:
“老伯真是好壞的記性,剛才你們一家人還在飯桌上談論我們家的家事呢,現在我站到了你們面前,就不認得我了。
老伯,你說天底下還有比這更好笑的事情嗎?”
此時李迎睇娘家一家人就是再傻也該反應過來了,站在他們面前的就是他們剛剛讨論的顧言。
李大嫂反應最快,立馬說道:
“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,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了不是。爹,這是咱們親家呀,咱們家小海跟他們家雪雪要定了娃娃親呢。”
跟李老頭說完,又囑咐自己相公李大郎,說道:
“大郎,還不趕緊給顧兄弟拿個座來。”
顧言沒料到,李家的膽子竟然這麼大,竟然敢随意編排他家孩子的親事。
顧言的臉色一瞬間就冷了下來,說道:
““我怎麼不知道我家的姑娘和人定親了呢?你們這可是造謠,我定要去官府告你們一狀。”
李家人完全沒想到顧言會這麼說,他們可是知道顧言混的好,連官府都有朋友,他們當然是不想和顧言對上的。
李老頭作為一家之主就站了出來,問道:
“顧家郎君,這件事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啊,昨天我們家老婆子還和我閨女,就是迎娣,一起去你們家和你夫人商量婚事來着啊?”
顧言看着一臉心虛的李婆子和老三家的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了,說道:
“我夫人昨天也跟我說了,的确是有一夥不知所謂的人來到了我們家想和我姑娘定娃娃親。
可是我沒記錯的話,那夥人讓我夫人給趕出去了啊。你說對嗎?”
顧言一邊說着,銳利的目光一邊掃過李老婆子和老三家的,兩人俱是不敢擡頭看向顧言。
“老婆子,到底是怎麼回事兒?你不是說和咱們小海的娃娃親已經定下了嗎?”
李老頭額頭上的青筋都繃出來了,他倒是不在乎是不是李老婆子别人的,他隻是在乎自己的面子。
李老婆子現在心裡那個悔啊,還想着回到山裡沒人知道,自己好也吹吹牛。
可誰成想牛剛吹出去沒一刻鐘當事人就來了,看起來還那麼不好惹,此時的老三家的狠狠和自己婆婆共情上了。
但是在自己家老頭視線的壓迫下,李老婆子不得不說出了實情:
“是迎娣那丫頭向我們保證的,她說她們當家的顧北是顧言的親哥哥。顧言隻生了一個小丫頭片子,怎麼都會給這個哥哥一個面子,我們這才這麼說的。”
李老頭雖然在心裡暗罵李老婆子蠢貨,但在明面上還是要替李老婆子說話:
“哎呦,顧家郎君,你看這都是一場誤會,這樣吧,我讓我們家大姑娘去給你賠罪,你就行行好,先回去吧。”
聽完李老婆子的解釋,顧言還是秉持了能動手就絕不多說的原則,直接就把李家的男人揍了一頓,走之前還對他們放狠話道:
“别再讓我聽到我閨女傳出了任何謠言,不然不管是不是你們家說的,我都認為是你們家說的,然後我就過來揍你們一頓。
你們也别想着報官,官府裡也有與我認識的人,到時候讓我發現了,也有你們好果子吃。”
說完顧言就走了,李家人頓時叫苦不疊。
對于李家人來說,這次可真是踢到了鐵闆上。
本來就不是多謙讓的家庭,顧言一走就開始互相埋怨了起來,李大嫂是最先抱怨的:
“娘,弟妹不是我說你們,你說小海這事沒成就沒成,糊弄我們幹嘛呀,最後倒黴的還不是咱家。”
老三家的也不是逆來順受的性子,當即就和李大嫂吵起來了,李家亂成一鍋粥了。
最後還是李老頭一錘定音,讓他們别吵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