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:默認 第259章 上元節風雲(一)
陸棄娘在契書上,歪歪扭扭寫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辦好手續之後,蕭晏笑着把蓋了衙門大紅印章的契書,交給陸棄娘。
陸棄娘小心翼翼地疊好揣在懷中,口中道:“這回去讓我放哪裡好?我晚上睡覺都要壓在枕頭下面才能安心啊!”
蕭晏笑道:“這東西,衙門留底的。如果丢了,可以來補,雖然手續麻煩,但是可以補。”
“那多麻煩啊!咱們自己好好收着,不給人添麻煩。”
“嗯。”
“棄娘。”
“嗯?”
“我會給你補一個,風風光光的婚禮。”蕭晏鄭重道。
他們在碼頭上看到有人成親,陸棄娘一直看着傻笑。
蕭晏想,她應該是羨慕的。
她嫁了兩次人,卻沒有得到一次新娘子的待遇。
有人說,隻有嫁人那一日是最幸福的,以後隻剩下操勞。
可是他的棄娘一直操勞,那一日的幸福也沒有。
蕭晏不想陸棄娘這輩子,留下任何遺憾。
陸棄娘聞言瞬時臉紅,“大丫都要出嫁了,我弄那些丢人現眼的做什麼?”
話說出口,她自己愣住了。
她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害羞,而不是不想嫁給蕭晏?
老天爺,她什麼時候開始把自己當成蕭晏真正的娘子了?
這咋回事啊!
不是說好的,“富貴不能淫”嗎?
她這書,算是讀到豬肚子裡了。
她和蕭晏,已經開始“淫”了。
蕭晏隻當沒看到她的神情,道:“讓幾個孩子和雲庭來看看鋪子,咱們看怎麼歸置一下東西。”
“好好好。”陸棄娘慌亂地道。
蕭晏垂眸。
有些事情,雖然過程曲折,但是也是日後難得的美好回憶。
最興奮的是二丫。
尤其是聽說這個鋪子,還會劃出來一塊給給她用。
“爹,娘,這裡,這裡,我要圈這塊地方。”二丫比劃着,“在這裡開一道門,我要和你們隔開。還有就是,我也要二樓,要自己弄樓梯上去。這樣女眷們可以單獨在二樓品茶看運河的風景,我要去問問明瓦的價格,我想換幾塊明瓦……”
如果價格允許的話,她還想把窗戶換成蠹殼窗,有一種朦胧的美感,可以看到外面,又不用擔心被外面的人看到。
一樓接待普通的客戶,二樓接待貴客,一定要好好地裝飾一番。
二丫這會兒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做起了美夢。
“你咋那麼多事兒?不得一步一步來嗎?先給你劃出來一塊地方,等你賺錢了,自己再收拾。”陸棄娘道,“我們現在還沒收你租金呢!等你賺了錢,得交租金的。”
畢竟是三個女兒,一碗水得端平了。
否則大丫三丫怎麼想?
“沒問題。”二丫痛快答應,“等我賺了錢再收拾。”
交租金也是交給自己家,她願意,不心疼。
大丫則幫忙規劃廚房、櫃台的位置,還充分考慮了進出搬運東西的方便,提出要花點銀子,把靠近運河這邊修一下,方便停船。
這樣很多人買東西,就不用搬運,直接就上船。
她們自己也置辦一艘小船,雇兩個人,專門搖着小船往大船上送貨。
蕭晏一一記下。
不過找人幹活也得上元節之後,所以估計得二月份才能正式啟用這個鋪子。
不過運河也沒有化凍,時間上還來得及。
終于等到了上元節那日。
朱雀街的燈火像是被人打翻了的星鬥,沿着青石闆路蜿蜒流淌。
二丫早早的就喊上全家出了門。
——生意火爆,攤位也要趁早。
可惜他們的鋪子,在碼頭,還是有些偏遠,所以這次就先不用。
要去人流最多的地方占據好位置才行。
不過就算這樣,二丫最想要的位置,也沒占上。
打聽了一下,原來人家兩日之前就來占上了。
二丫頓時有些沮喪。
“咱們賣胭脂水粉,占這邊吃食的攤子也沒用。”雲庭安慰二丫。
“可是賣吃食的地方,人才是最多的。”二丫道,“算了算了,将就着點吧。”
大丫卻道:“我覺得,咱們應該換個位置。”
“換去哪裡?”
“橋邊和城門。”大丫道。
“橋邊和城門?那多偏啊!”二丫不太樂意。
“雖然偏,但是那邊有好多女子。”大丫笑道,“你忘了,上元節要做什麼?”
二丫一拍腦袋,高興地道:“還是大姐聰明。”
上元節除了看花燈之外,還有一些活動,比如,走百病,摸門釘。
走百病是許多年輕的女子,會結伴穿過橋梁,祈求百病退散,所以橋邊是必經之路。
摸門釘則是想要求子的婦人,身穿白绫衣衫,成群結隊,手持香火去摸門釘求子。
“那咱們去橋邊。”二丫道,“成親的婦人,多半舍不得給自己花錢。”
比如說娘,誰能賺走她一個子,那可太難了。
大丫道:“我覺得可以分開。爹娘去城門那邊擺攤,我們在這裡。爹娘那邊,可以多放一些梳子,木簪,澡豆,這些實用的,少放一些胭脂水粉。”
蕭晏贊許地看了她一眼。
還得是大丫。
“有道理,我們分開賣,賣得肯定還多。”二丫當機立斷,決定分成兩個攤位。
于是,陸棄娘和蕭晏去城門處擺開了攤子,大丫姐妹三人連同雲庭則在橋邊擺攤。
“你别拉着臉,高興點。”二丫叮囑雲庭,“嘴也甜點。咱們是為了賺錢,不磕碜。”
“行,你放心。”
前面忽然一陣歡呼聲。
幾人尋聲望去,便看見戴獸首銅面的傩舞者踏鼓點躍過街心,寬袖翻飛似黑雲壓城,面具上朱砂勾勒的獠牙在火光中忽明忽暗。
胡旋舞娘戴綴滿金箔的蝶形面簾,隻露出一雙含情目,裙裾旋開時如西域沙暴裹挾異香,引得少年郎擲花相随。
“真好看啊!”二丫托腮道,忽然想起了什麼,對雲庭道,“你要是害怕遇到老熟人丢臉,我給你買個面具?”
上元節流行戴面具。
寒門用竹紙裱糊面具,貴族用各種金銀琺琅嵌寶,總之都是湊熱鬧。
“不用。”雲庭道,“趁着這波人多,趕緊吆喝,做生意要緊。”
他的面子不值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