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進步明顯
許師傅在村裡走了一圈,便有不少人知道,杜青娘要修房子,需要幾個人幹活的消息。
江光玮也聽說了,回家就跟趙氏說起來。
“現在我們兩家的交情不錯,她家有事,我這兒是不是該去給幫個忙啊?”
村裡關系好的人家,有什麼事情時,都是互相幫忙,這差不多就是最基本的人情往來。
趙氏就白他一眼:“你去幫忙了,那家裡的豆子誰來磨,你這不是去幫忙,你這是在添亂。”
自己手裡沒活計,去幫忙倒也罷了,但現在明明有活兒忙,卻撂下不管,跑去幫忙修房子,這簡直是在拖後腿。
她就覺得自家男人這腦子,是不是有點不清楚。
“但是人家有事,我們都不去幫忙,這有些不應該啊!”
遇上這種事兒不去幫一把,一些氣量小的人,是會多心的。
“你放着磨豆子的活不幹,那才更不應該。”趙氏有些沒好氣:“做生意賺錢,有穩定的收入來源,這才是大事,修房子幹活那點事,都是小事情,你不要因小失大。”
想了想,就又道:“以我們兩家現在的關系,什麼都不表示,那也不行,這樣吧,你在家裡待着,我過去一趟,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。”
江光玮也不是真的傻,他隻是擔心,人家有事時不去幫忙,會影響到兩家的交情,到時候人家把磨豆子的活交給别的人來做,那他損失可大了。
要知道現在每天磨豆子,就能淨賺幾十文,比在城裡做工都賺得多,還沒有那麼辛苦,在家裡就能賺這錢,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事,也正因為他每天賺幾十文,連女人都能他殷勤了不少,每天熬綠豆湯給他喝。
他就想能把這活兒,長長久久的幹下去。
趙氏提了一籃子菜,拉着杜青娘的手,很是親熱:“家裡也沒什麼好東西,給你們拿點菜吃,也省得你總是去買。”
想想她們家這日子,真是吃什麼都要買,也是有些費錢。
杜青娘就笑着接下了:“那就多謝你了,家裡的菜正好吃完,我正想讓大丫去村裡買一點,沒想到你就送過來了。”
那有這麼湊巧的事,趙氏隻覺得杜青娘做生意後,真是越來越會說話了。
“聽說你這邊要修房子,我家江光玮聽說後,就跑回家跟我說,要來給你幫忙……”
一聽這話,杜青娘都有點急了,連忙道:“可别,他還是繼續幫忙磨豆子吧,這活兒可耽誤不得,修房子的事兒,找得到人幫忙的。”
“我也是這麼跟他說的,他就怕你多心,覺得家裡有事都不來給幫個忙,很有些說不過去。”
“可千萬别這麼想,每天把豆子磨好,就已經是幫大忙了。”
聽她這話說得,好像白幹活不拿錢一樣,他們可是拿了工錢的,每天幾十文收入進賬呢,這活兒他們夫妻倆可都舍不得。
杜青娘繼續道:“我這邊你們不用擔心,每天給十文的工錢,有人願意來做活的,也就忙三四天的工夫就好。”
聽着一天十文的工錢,再對比一下自家,一天幾十文,趙氏隻覺得占了老大便宜了。
“能出十文的工錢,應該有不少人都願意來幹活,對了,可需要我過來幫忙做些什麼?”她這趟過來的目的,就是主動要給她幫忙的。
杜青娘就擺了擺手:“不用,給了工錢,家裡就不用管飯了,也就沒什麼好忙活的,家裡幾個孩子,我都嫌她們在家添亂,打發她們去村裡玩耍去。”
趙氏就點了點頭,家裡不用管飯,那是能省不少事,手裡有錢,這麼安排就很輕松,舍不得花錢的,就得管飯,其實忙來忙去,也是累家裡的女人。
既然沒什麼事需要她幫忙的,趙氏也不強求,随即與她說起别的事來。
“那宋婆子想給他兒子說個黃花大閨女,但也不想想江光宗什麼年紀了,人家黃花大閨女,能輕易松這個口,願意的人家,那都是奔着聘禮銀子來的,隻要肯多給錢,人家就願意嫁姑娘過來,但宋婆子又舍不得花錢……”
這江家的八卦,杜青娘不是原主本人,聽着倒也并不覺得尴尬,而且趙氏說到她面前來,大概也是有心想要說給她聽,她與江家和離了,是沒關系了,但幾個孩子,就算是跟着她生活,那也是江家的孩子。
多了解一些江家的情況,也沒有什麼不好。
“那後來怎麼樣,說成了嗎?”杜青娘問道。
趙氏見她并不反感,還追着她問,顯然是真一點不介意,不由笑了一聲,道:“舍不得花錢,誰家大姑娘願意嫁啊,人長得是還不錯,但年歲在哪兒了,再加上現在他們一家子的名聲,也不是很好聽,親事也并不好說。”
主要是她覺得宋婆子的要求太高了,非要娶個黃花大閨女,人家養女兒一場,當然會想嫁個門當戶對、年歲相當的不是,年紀大人家那麼多,就真有點不合适了,她若是放低要求,娶個寡婦進門,親事應該很快就能說成。
“他們家想兒子是想瘋了,我看這事兒估計是不會拖很久,就是不知道宋婆子是願意花錢呢,還是娶個寡婦進門了。”
不管娶什麼樣的,在她看來,那新進門的媳婦,指定比不上杜青娘能幹,不過在宋婆子眼中,大概就是隻要能生兒子的,都是她好兒媳婦。
想到這些,也不由暗自搖頭,杜青娘什麼都好,也就是運氣不好,連生幾個女兒,都沒能有個兒子,不過生兒生女這種事情也很難說。
江家要娶什麼樣的媳婦進門,杜青娘并不在意,隻要不影響到幾個孩子就行了。
“這事且看着就是了,想來新媳婦指定是能讓他們滿意的。”她不緊不慢的說了一句。
趙氏就笑了笑,沒接這話,再娶的媳婦肯定是沒有杜青娘能幹,但若是能生個兒子,宋婆子一家必然是十分滿意的,唉,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,評定一個女人的好壞,是看人有沒有生兒子了。
兩人又說了幾句,趙氏便就告辭回去了。
待人一走,江大丫幾個就湊了過來。
“阿娘,他們家要娶新媳婦了嗎?”
這個問題,杜青娘看了她們幾個一眼,便點了點頭:“他們家急着想要個兒子,肯定會快點娶個新媳婦回家的,不過也不用多想,你們跟着我一起生活,他們家娶新媳婦,跟你們也沒有多大的關系。”
雖說她們幾個是江家人,但從江家離開後,也就不能算真正的江家人了,怎麼說呢,有一點關系,但關系并不緊密,差不多就是這樣了。
幾個孩子低頭想了想,覺得好像就是這麼回事,她們姐妹幾個,又不與江家人一起生活,認真說起來,已經是兩家人了,别人家的事,跟她們的關系确實不大。
“阿娘,我明白了。”
杜青娘就一臉欣慰的點了點頭,幾個孩子都聰明,不去鑽死胡同,這就很好。
“明白就好,帶着妹妹們繼續去寫字吧!”
她幫着做的一個簡易沙盤,幾個孩子得閑的時候,就會拿着樹枝,在沙盤上寫上幾筆,練習了幾天下來,字雖然算不得多工整,但也能完整的寫出來,進步還是很明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