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:默認 第757章 忽悠瘸了
趙嬸子皺眉看着王敬業問:“你要在京市住下?你在京市找到工作了?有地方住嗎?”
王敬業立即說出自己的打算,“媽,我這不是尋思想讓小滿離你們近一點,就打算辭了老家的房子,以後和小滿在京市長住,爸是團長,幫我安排個工作還不容易嗎?房子的話就住大院不就行了,房間都是現成的。”
瞧瞧這算盤打的,臉皮還真不是一般的厚,也不知小滿當初怎麼着了這種人的道,竟然為了這樣一個男人死心塌地遠走他鄉。
朱團長說:“我隻是團長,沒你想的那麼大本事。”
“現在大批知青回城,不知多少知青等着安排工作,國家都束手無策呢,我們算什麼呀,還能随便給人安排工作,想什麼呢。”趙嬸子說完斜了王敬業一眼,接着說,“還有這房子,你們在這暫住個幾天是沒事的,但想長住那不可能,部隊這邊不允許的。”
啥?
王敬業傻眼,堂堂團長安排不了一個工作?房子也不能住?
這時又見趙嬸子埋怨地看着朱小滿,伸手在朱小滿胳膊上拍了一下,“你這沒良心的,去年我生了場大病,想讓你回來照顧我,給你寫了信,也沒個回音,那時我一隻腳都進了鬼門關,差點了死了,住了半年的院才慢慢恢複過來,家裡的積蓄也耗光,還欠了一屁股債,你這沒良心的,不僅一分錢不出,連個人影也沒見到,我生你有什麼用。”
王敬業繼續傻眼,所以嶽父嶽母家不僅沒錢,還欠了外債?
他有點不信,正盤算着去外頭打聽一下時,一旁的宋芸開口了,“嬸子,欠我的五百塊不着急還,等你們手頭寬裕了再說。”
趙嬸子忍着笑,又怕忍不住,隻好轉個身,用背對着王敬業,牽起宋芸的手,一邊拍一邊說,“小宋,你放心,欠你的錢我都記着,等先還完另兩家的,我就還你的,也就這幾年的事。”
宋芸笑着說,“嬸子,你女婿想留在京市也是好事,還能幫襯一下你們,都是一家人嘛,就該相互幫助共度難關。”
王敬業在心裡算着賬,他要是想留在京市,工作得自己想辦法,房子得自己租,要是運氣好找到工作了,賺的錢除了給吃用租房,還得給朱小滿治病,如果有餘錢,還得幫嶽家還債,這樣的話,他不就成了朱家的牛馬嗎?
憑什麼?
那還不如回老家去,至少沒有這麼重的負擔。
至于朱小滿——
王敬業看向朱小滿,眼裡滿是嫌棄,失蹤的這幾個月,還不知道被多少男人睡過,這種女人,如果沒有絕對的好處,他是不可能要的。
隻是可惜,免費的任勞任怨的保姆得重新找一個了。
“離婚吧。”王敬業了決定。
他向來是果斷的人,有利可圖時,他果斷選擇留下,甚至找斷賣掉老家的工作,好在還沒來得及辦這事。
現在無利可圖,他毫不猶豫的選擇舍棄這段婚姻。
朱家人心裡暗暗松了口氣。
王敬業和朱小滿本就是在京市辦的結婚手續,王敬業來京市時把證件都帶着,現在辦離婚手續正好,兩人又沒孩子,也沒财産糾紛,手續辦得很快。
王敬業直到坐上了回老家的火車,慢慢回想複盤,才回過來一絲味,他感覺自己好像被擺了一道,自從那相年輕漂亮的女人出現起,她說的每一句話,都在牽着他的鼻子走,隻開了幾次口,就把他忽悠進了民政局,和朱小滿離了婚。
他心裡惱火得很,可也清楚,離了就是離了,他再沒有什麼籌碼可以拿捏朱小滿和朱家人,況且,朱家也不是什麼好惹的人家。
王敬業隻能自己開解自己,想到朱小滿現在成了啞巴,還被不知多少野男人玩過,說不定還得病了,這種女人要來幹嘛?想到這些,他心情舒暢了許多,自己還年輕,又有工作,還怕找不到好女人嗎。
另一頭,朱勝利和趙雪梅兩口帶着女兒正式登宋芸的門道謝,帶了一大堆禮品。
趙雪梅拉着宋芸的手,紅着眼說:“小宋,嬸子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,你不僅救了小滿,也是救了我們全家。”
朱勝利說:“是啊,還有小滿的後續治療也要麻煩你,我們真的不知該怎麼謝你,往後不管什麼事,你隻要開口,就沒有我朱勝利不答應的。”
宋芸擺手,“别别别,你們别這樣,這都是我該做的,真不用着這樣。”
朱小滿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宋芸,心裡對宋芸的崇拜無法用言語來形容。
她親眼見識了宋芸帶着十幾人的小隊将整個實驗室掀翻,殺穿海島,解救出那麼多可憐的受害者,火燒實驗室,她還會醫術,治好很多和她一樣嗓子受損的受害者,有些已經能開口說話了,她傷得比較重,但也在好轉中,她自己能感覺到。
一個人,怎麼能厲害成這樣。
宋芸給朱小滿制定了治療計劃。
“我有幾天假期,這幾天我會給她針灸治療,藥方我先開一個月的量,等一個月後看情況再決定後續的治療。”
趙嬸子忙問,“那針灸就隻幾天行嗎?”
宋芸說,“針灸一個療程七天,我隻有三天假,加上今天,我可能給她針灸四天,剩下的三天你們去軍區醫院找紀元晖醫生,他的針灸術很厲害,不在我之下,我會把說明寫下來,你們帶過去找他,他會知道怎麼會做。”
朱勝利和趙嬸子一聽這安排,放心了很多,紀醫生的大名他們也聽說過,确實是個名醫。
宋芸當即就給朱小滿進行了第一次針灸,忙完時已經五點多。
趙嬸子邀請宋芸去家裡吃晚飯,宋芸拒絕了,她現在隻想随便吃點,然後洗個澡,舒舒服服睡一覺。
朱小滿最是知道宋芸這一路以來有多辛苦,心裡很心疼,趕忙拉了拉母親,朝她搖了搖頭。
趙嬸子沒有再勸,和丈夫女兒一起回了隔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