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讀心術,帶着出租屋穿越饞哭全村

第731章 倒黴的孫家

   一開始種,她會讓這些村民種些常見的藥材,也算是考驗了。

   不過還早,等她環遊整個天靈國後,回來再弄,趕在這些醫館開業前,就儲備夠藥材。

   她的徒弟還有四五年才能陸續出師。

   再吊他們兩年,就差不多可以種了。

   “我有我的打算,給我倒杯茶,有些渴了。”江福寶沒多解釋,潘二丫知道她心裡有數,也就不再相勸。

   很快,馬車就消失在村民的視線中了。

   等江福寶一走,孫木根一家可就遭了難了。

   他們一大家子被孫家村的村民連拖帶拽拖回村子,全村圍堵在他家,讓他們給個說法,要是江家不拿藥種,他們地裡的莊稼也别想要了。

   最後老兩口求了半天,還是在村長的出面下,才用銀子解決。

   孫木根家賠償了全村人,共三兩銀子。

   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點,雖然不多,但是,總比沒有好。

   這三兩,是孫家所有的錢了,本想拿來給小孫子娶媳婦用的。

   錢沒了,媳婦自然也娶不到了。

   孫木根的小孫子一氣之下,跑到外地給一個木匠當兒子去了,那木匠無兒無女,正愁着老了沒人給他送終呢。

   白白得到一個兒子,高興的不行。

   孫家損失了一個壯勞力,地裡的活也就更多。

   因為小兒子跑了,孫木根的兒子兒媳氣他們,鬧着要分家。

   孫家整天雞飛狗跳的,在村裡成了笑話,他們得罪了整個村子,平日裡,村民都拿他們當隐形人,看到瞪兩眼,一句話不跟他們說,還有脾氣爆的,更是要罵上幾句。

   以至于孫家人都不敢在村子晃蕩,幹完活,砍完柴就早早回去,在家待的時間久了,吵架自然也就多了。

   最終,趕在十二月初,孫家分家了。

   老兩口仿佛老了十歲,瞧着一點生氣都沒有。

   這期間,他們特意去了一趟鎮上,想找女兒孫平梅訴訴苦,讓她幫忙找江福寶要藥種。

   奈何孫平梅連見都不見他們。

   他們本想在江家小食鋪的門口鬧一場,結果官差竟然來了。

   兩人跑的頭都不敢回,生怕被捉到牢裡關着。

   江福寶把自已做的事和打算告訴給她。

   孫平梅聽着别提多解氣了。

   都說父慈子孝,爹娘都不把她當人看,在娘家的時候,就連牲口過的都比她好,起碼能吃飽肚子,她呢,都要生生餓死了。

   能活到現在,過上好日子,全都靠她自已。

   嫁人的那天起,她就發誓,隻要夫君不打死她,她都不會跑。

   誰知,抱的期望越小,嫁的人反而越好。

   她的夫君從未打過他,甚至家裡最窮的時候,把糧食分給她吃,還怕她傷着身子,影響壽元,不讓她多生孩子,若不是她求着,隻怕同土這孩子都生不出來。

   婆婆對她也好,嘴巴壞,但心是軟的。

   妯娌相處的更是和睦。

   孫平梅早就拿公婆當親爹娘了。

   江家就是她的家。

   至于鋪子外面的,在她眼裡連鋪子的常客都不如。

   這事,就這麼過去了,孫木根兩口子知道,這嫁出去的女兒,終究是白養了。

   兩人在家日日罵着,什麼白眼狼啊,畜生啊,遭瘟的賤丫頭啊,類似的罵人話沒少說。

   奈何鎮上的孫平梅根本聽不到,就算聽到她也不在意,她現在的日子過得别提多舒爽了。

   彼時的連山鎮,城外的百姓堂剛好開業了,消息傳到縣外,府外甚至是省外,東西南北湧來許多窮苦百姓。

   他們得知百姓堂之後,個個抱着最後一絲希望,想求百姓堂的庇護。

   因為他們實在活不下去了。

   尤其是今年,收成不好,靠近北邊的更是旱了一年,以至于不少人賣掉年幼的女兒,好讓一家子活下去。

   這些可憐的姑娘,被輾轉多個地方,最終被江歡愉買下,還幫她們脫了奴籍,讓她們留在百姓堂幹活,每月的工錢,她讓管事幫忙攢着,等她們長大再一起給她們。

   月中江同土成親時,百姓堂已經擠滿了人,許多人沒地方住。

   一文錢的屋子哪怕六人一間,都住不下了。

   江歡愉隻好另外又租了兩處宅子,才把他們全部接納。

   不至于讓他們大冬天沒個住的地方。

   百姓堂正式開始運作,成親後的江同土仿佛一夜之間從孩童變成大人。

   整個人都成熟不少,他與親哥江同火和江歡愉,把百姓堂經營的很好,無家可歸的人,自此都有了家。

   也有了可以賺錢的工作。

   人人都想着,隻要努力幹,就能攢下錢,離開百姓堂,買地蓋房,重新生活。

   事實,也确實如此。

   來年春天,一下大雨沖破了河堤,江歡愉三兄妹找到孟不咎,提議百姓堂出人來修繕河堤,早就被江福寶打過招呼的孟不咎很是配合。

   這事,對他來說有利無弊。

   免去百姓徭役的苦,同時縣衙也省錢了。

   對三兄妹來說,好處更多,借着要修河堤的名義,他們在汝陵府拉到不少善款。

   這筆錢用來支付工人修河堤,比徭役給的多,還沒那麼苦,想不幹就能走,永遠都有人頂上,甚至銀子還餘了幾百兩。

   百姓堂的賬上永遠不缺錢,隻用了短短半年,就不用江家貼補了。

   張金蘭十分的欣慰。

   那些捐錢的員外富商,名字與畫像都張貼在百姓堂的大門口,那裡安了一塊闆子,像是現代的黑闆,江福寶給出的主意。

   名字畫像張貼上去,哪怕坐在馬車上路過,都能一眼瞧到。

   很是顯眼。

   這些捐錢的老爺夫人,簡直不要太滿意,有些還覺得自已捐少了,挂出來不好看,還打算往後多捐點呢。

   甚至還有人攀比起來,想着下次一定要超過對方,争取自已的畫像和名字被貼在最上頭。

   有畫像,這些人被城中人記在心裡,走到哪,都能感受到尊敬。

   是從前不曾有的。

   三兄妹甚至打算來年在颍南府也開一家,往後學着仁愛醫館的樣子,開遍整個天靈國。

   江福寶給予支持,把孟不咎給的一間颍南府的鋪子送給他們。

   面積很大,足足兩層,還有大院子。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